2025年8月14日,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 Johnson在Project Syndicate发表重磅文章,直指美国近期通过的《GENIUS Act》和推进中的《CLARITY Act》可能为全球金融体系埋下危机种子。这位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警告,这两项法案表面建立监管框架,实则通过政治游说放松关键约束,或将导致"史诗级的繁荣-萧条循环"。
Johnson通过拆解法条发现,法案存在结构性缺陷:首先,允许稳定币发行人将准备金投资于93天内到期的美债和回购协议,但未要求压力测试下的流动性覆盖率;其次,法案将监管标准限定为"最低够用"而非预留缓冲;最关键的是,链上赎回的分钟级速度与法律处置的天级延迟形成致命错配。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事件暴跌至0.88美元,已证明这种速度差会放大挤兑效应。
分析2022年UST崩盘和2023年USDC脱锚事件,Johnson揭示稳定币存在两种挤兑路径:算法稳定币因缺乏实质资产支撑而崩溃,合规稳定币则因银行端单点故障引发链上连锁反应。纽约联储研究显示,当稳定币"破1美元"阈值被触发,资金会以小时为单位向更安全资产迁徙,这种自激效应与货币基金危机高度相似。
Johnson将当前立法比作1929年股灾前的证券监管空白期。随着稳定币通过Stripe、Visa等渠道切入实体经济,其系统性风险权重已不可忽视。BIS数据显示,稳定币资金流动对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影响显著,证明其与传统金融的耦合度远超预期。文章预言,只有当首次大规模危机爆发后,针对赎回SLA、跨境监管等效性、最后贷款人机制等真正有效的监管框架才会被动建立——正如1933年《证券法》的诞生。
这位诺奖得主最后强调,美国可能因此成为"加密之都",但若国会继续为行业利益降低安全标准,将导致"大规模失业和财富蒸发"。该警告发布之际,加密行业在2024年选举周期政治捐款已突破10亿美元,监管博弈进入深水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