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掀起的山寨币"微策略"浪潮正迎来残酷清算。Sharplink、Bitmine等模仿MicroStrategy持币策略的上市公司,在经历短暂股价狂欢后普遍遭遇腰斩,ETH、BNB等代币背后的资本游戏浮出水面。
以太坊版"微策略"Sharplink股价从80美元高点跌至不足20美元,Bitmine由135美元缩水至34美元。波场通过反向并购SRM Entertainment更名Tron Inc.后,虽股价暂时稳定在9美元,但较6月16日533%的暴涨已大幅回落。BNB相关概念股CEA Industries更在单日飙涨640%后,一周内跌去38%。
这些公司采用标准化操作路径:控制美股壳公司→宣布持币计划→股价拉升融资→继续购币托市。如CEA Industries通过4亿美元股权融资建立BNB金库,Nano Labs则发行5亿美元可转债购买BNB。本质上是通过不断稀释普通股权益,为代币大户创造退出通道。
这种模式将加密市场风险转嫁至股市,形成跨市场庞氏结构。一旦代币价格跌破持仓成本或监管介入,股价与币价将双双崩盘。目前Sharplink等公司股价已跌至建仓成本附近,若ETH继续下行,可能触发连环爆仓。监管机构对这类"以股换币"操作的审查正在加强。
分析指出,这类操作利用美股流动性为山寨币托市,最终由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。随着多家公司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,2025年这场山寨币资本盛宴已进入尾声,留给市场的除了一地鸡毛,还有对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新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