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0日,加密风投机构Polychain被曝出售价值2.42亿美元的Celestia(TIA)代币,引发市场对VC抛售行为与代币经济模式的深度讨论。这一动作发生在Celestia链上日收入仅200美元的背景下,暴露出Web3项目盈利困境与资本退出策略的尖锐矛盾。
Polychain作为早期参与Celestia数据可用性层概念的一级基金,其抛售行为被部分研究者指责具有掠夺性。但根据行业运作规则,VC的本质正是通过高风险投资流动性不足的资产获利。2017年成立的Polychain曾押注当时尚未被主流认可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,这种前瞻性布局与Spotify早期面临流媒体质疑的情形类似。
数据显示,除Polychain外,多个未公开的投资者同期也在减持TIA。这种集体行动导致代币价格承压,但将市场波动完全归咎于单一机构并不客观。加密VC普遍倾向代币而非股权投资的现实,使得公开市场成为更便捷的退出渠道。
Celestia当前链上日收入仅相当于东欧工程师单日薪资,57万美元的代币奖励发放进一步凸显协议自身盈利能力缺失。这种依赖代币销售而非现金流的商业模式,本质是将代币作为融资工具而非价值载体。项目方不得不通过出售解锁代币维持运营,形成"代币销售即商业模式"的恶性循环。
值得注意的是,TIA代币在2023年秋曾从2美元飙升至20美元,散户通过质押获得空投收益。但当价格回落时,社区态度急转直下,反映出加密市场典型的"涨时捧、跌时踩"情绪化特征。
该事件暴露出三个核心问题:一是VC与散户天然存在利益错位,前者追求财务回报而后者期待生态共建;二是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代币项目终将面临价值考验;三是代币估值与技术创新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。
加密行业需要建立更透明的代币解锁披露机制,同时项目方应尽早规划盈利路径而非依赖代币通胀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"不要执着于短期价格波动,真正的价值在于底层技术创新。"当资本退出周期与社区发展节奏产生冲突时,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代币作为融资工具与价值载体的双重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