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总统李在明推动的本币稳定币政策正在引发行业巨变。随着《数字资产基本法》审议加速,2025年下半年或将成为韩国稳定币市场的爆发起点。在这场价值万亿韩元的竞赛中,传统金融机构、科技巨头与区块链初创公司已展开多维博弈。
由国民银行、新韩银行等八家主流金融机构组成的联盟,正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发行韩元稳定币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该项目考虑采用信托或存款代币模式,预计最快年底启动。韩国央行副行长柳相大明确表示,商业银行应成为稳定币发行的第一梯队。
——这一保守策略背后是监管层对货币主权的高度敏感——国民银行已抢先注册KBKRW等商标,新韩银行则通过跨境汇款测试积累经验。但银行系方案面临链上流动性不足的挑战,其技术迭代速度也可能落后于互联网企业。
拥有60%支付市场份额的Kakao Pay,近日提交18项稳定币商标申请,股价应声上涨30%。其杀手锏在于与Kaia公链的深度绑定——后者合并了Kakao Talk和LINE的2.5亿用户生态。行业分析师指出:"当支付入口遇上社交网络,稳定币的普及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。"
值得注意的是,Kaia已提前部署USDT基础设施,为韩元稳定币打下技术基础。这种"应用层+协议层"的双轮驱动模式,可能改写传统金融的竞争规则。
区块链初创公司Nexus在BNB Chain抢先发行KRWx稳定币,并计划设立香港子公司推动国际化。其CEO直言:"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"这种激进策略虽然面临监管不确定性,但借助DeFi生态的先发优势,可能在小额跨境支付领域撕开突破口。
【数据聚焦】韩国稳定币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47万亿韩元(约340亿美元),其中跨境场景占比可能突破40%。
在公众视野之外,三星SDS的Nexledger和LG CNS的央行合作项目,正构建稳定币的底层支柱。这些企业级解决方案虽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,却掌握着资产发行、清算审计等核心能力。某匿名业内人士透露:"未来三年,韩国70%的稳定币或将运行在这些私有链上。"
——这场竞赛的本质是金融话语权争夺——银行系手握合规筹码,互联网巨头占据流量入口,区块链企业押注技术颠覆。随着立法进程推进,韩国可能诞生首个国家认可的私营稳定币体系,其发展路径将为全球数字金融提供重要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