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与全球流通特性正成为犯罪分子的新目标。据公开案件统计,2025年仅上半年全球已发生34起针对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暴力犯罪案件,远超2024年全年20起的记录,涉案金额动辄百万美元以上。从巴厘岛中国情侣离奇死亡到Ledger创始人遭断指勒索,物理层面的"扳手攻击"正在币圈蔓延。
2023年5月1日,印尼巴厘岛五星级酒店内,一对中国情侣的尸体引发币圈震动。尽管警方认定为"谋杀式自杀",但男方疑似持有2亿人民币加密货币的传闻,以及现场离奇的作案痕迹,让此案至今仍是悬案。同年,俄罗斯加密博主Yuri Boytsov在别墅遭假警察抢劫28.4万美元比特币,2021年意大利夫妇在水明漾别墅被熟人劫走37.4万美元——这些案件共同勾勒出巴厘岛阳光下的加密犯罪网络。
2025年1月21日凌晨,Ledger联合创始人David Balland在法国别墅被绑匪持枪劫持。绑匪不仅砍下其手指拍摄勒索视频,更专业地要求加密货币支付赎金。法国出动230名宪兵48小时内破案,但此案暴露了冷钱包发明者也无法抵御物理攻击的残酷现实。主犯为24岁法裔摩洛哥人,团伙通过VPN和东南亚注册号码实施犯罪。
2024年8月美国康州投行高管绑架案揭示犯罪链条新变化。18岁大学生Veer Chetal通过社会工程学盗取2.5亿美元比特币后,其父母遭迈阿密团伙跨州绑架。而2014年比特币先驱哈尔·芬尼临终前遭遇的"Swatting"攻击,2021年马里兰州儿子迷晕父亲盗取40万美元加密货币等案件,共同构成从虚拟威胁到实体暴力的犯罪图谱。
随着加密货币市值增长,2025年相关暴力案件同比激增80%。执法机构数据显示,南亚、东欧犯罪集团已形成跨国作案网络,利用旅游签证流窜于监管薄弱地区。行业专家呼吁,在加强链上安全的同时,持有者需建立物理层面的防护机制,避免成为"行走的提款机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