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比特币现货ETF和直接持币渠道唾手可得时,华尔街却对MicroStrategy(MSTR)这类溢价高达75%的比特币概念股趋之若鹜。2025年6月数据显示,全球持有59.7万枚比特币的MicroStrategy,其股价相较比特币净资产值(NAV)仍存在显著溢价,这背后隐藏着资本市场独特的杠杆游戏。
MicroStrategy等上市公司通过"按市价发行"(ATM)股票增发计划,在股价高于NAV时募集资金增持比特币。每募资1美元可购买的比特币数量,远超因增发导致的每股比特币稀释量,形成"持有量增值循环"。这种仅上市公司独有的资本运作能力,使其成为比特币的高β代理工具,股价溢价实质是购买"持续增持比特币的能力"。
截至2025年6月30日,日本Metaplanet以384%的溢价率成为最激进案例,其官网实时披露的比特币持仓和收益率数据增强了透明度。相比之下,MicroStrategy虽持有价值639亿美元的比特币(按10.7万美元/枚计算),却拒绝采用链上储备证明,引发关于持仓真实性的讨论。分析师指出,这种商业模式高度依赖溢价持续存在,若股价跌破NAV,股权稀释将转为价值侵蚀。
当前比特币储备公司的估值包含三重预期:比特币升值空间、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叙事价值。但VanEck分析师警告,当市场转向熊市时,维持溢价的"自我强化循环"可能断裂。这些公司未来需平衡财务纪律与比特币增持效率,真正提升每股比特币持有量而非简单堆砌总量,才能在周期波动中持续获得资本青睐。
随着美国The Blockchain Group等国际玩家加入,比特币资产负债表策略正演变为全球性现象。但历史尚未验证这种模式在完整市场周期中的韧性,投资者需警惕高溢价背后的流动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