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近期在"AI+RWA"主题研讨会上指出,当前加密世界与传统资本市场正形成独特的互动格局。一方面,股票、债券等传统资产通过代币化进入链上领域;另一方面,比特币ETF等加密资产正以合规方式融入传统金融体系。这种双向流动催生了真实世界资产(RWA)这一新兴赛道。
据刘红林团队观察,当前RWA项目主要呈现三种形态:北美市场流行的全流程链上托管模式,香港地区盛行的私募延伸型玩法,以及大湾区常见的第三方主导型项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最后一种模式存在显著风险——当项目方将境内资产代币化后,若实际销售对象仍是内地用户,可能触发法律红线。
——真正决定RWA项目生命力的,是数据上链的完整性与价值流动的自动化程度——刘红林强调。以光伏电站为例,设备运行数据必须从源头写入区块链,而非仅将纸质合同生成哈希值。同样关键的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收益自动分配,避免传统的人工打款方式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位深耕Web3.0领域的律师特别提醒从业者:RWA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清晰的合规框架之上。数据上链路径需要确保端到端的可信度,价值流动路径则要充分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。单纯进行金融产品包装而不解决实质问题的项目,终将被市场淘汰。
【数据显示】2023年全球RWA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美元。面对行业热潮,刘红林建议从业者重点审视三个维度:法律边界的明确性、数据流的真实性、资金链的透明度。这种审慎态度或许正是经历多轮周期洗礼的Web3.0从业者的宝贵经验。